但法律本身是人為創造的,和人一樣天生就是不完美。
用法律或規則的標準,來檢驗行為人時,
難免會需要調整法律和規則天生的不完美,
當法律或規則沒有一個工具可以調整時,
就會出現觀點歧異的聲音,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
律法制度的完善,除了需要執行面和經驗的累積之外,
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審視,
在立法權之外,我們需要行政權更適切的執行,和司法權的審驗,
才能了解律法的缺點在哪?是過度限制?
還是律法本身,應該發揮其保障,甚或促進其他更重要的目的….
但是,從執行面的經驗,到面對制度缺憾的過程,
不應該去期待有英雄式的事蹟,或是奇蹟發生….
對一般社會大眾而言,法律被視為生硬而不可親之物;
但對學習法律的人來說,法律並非不可親,而是一趟學習之旅,
因為法律涉入我們生活中,
但這個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有時會太過拘謹,甚或阻礙進步,
甚或律法的執行運作到最後,會逸脫失去其原來的目的,
反而需要犧牲更寶貴的東西或目的,甚或投注更多資源去維持….
因此就會有不同聲音,從目的論或經濟論甚或權利論的觀點去探討,
(個人是相當欣賞也推崇,可以從不同觀點提出看法的學者)
不同的聲音,才是正常的社會~
也因為不同的聲音,才會讓最應該重視的事被看見!
有時,學習法律者陷入困頓時,
會因為他學法而被視為是荒誕無稽的玩法之徒,
其實,這個社會最需要的不是有人提出問題,
需要的是可以正視問題、處理問題的人,
特別是有權限影響律法制度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