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國籍之取得
第五章 國籍
第一節 國籍之概念
一、 國籍之定義
二、 國籍法之體制
(一) 規定於民法
(二) 規定於憲法
(三) 規定於單行法
三、 各種立法例之優缺比較
四、 我國立法例-我國國籍法之條文架構
五、 國籍法之基則
(一) 國籍必有之原則
(二) 國籍單一之原則
1.國際公約 2. 國際習慣
(1)個人主觀意思、 (2)客觀事實
第二節 國籍之取得
一、 生來國籍
(一) 血統主義
(二) 出生地主義
(三) 血統主義為原則之併合主義
(四) 出生地主義為原則之併合主義
我國立法例採「血統主義」為原則,「出生地主義」為例外。
二、 傳來國籍
(一) 因「歸化」而取得國籍
(二) 因「結婚」而取得國籍
──「男女兩性平權」及「婚姻與國籍分離」原則
(三) 因「認領」而取得國籍
──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國籍平等原則
(四) 因「收養」而取得國籍
──採「特殊歸化」之入籍方式以利收養國之管理與規範
(五) 因國際法之原因而取得國籍
●國籍法就「傳來國籍」之取得原因部分,有重大修正:
(一) 舊國籍法:取得「傳來國籍」之原因有四
──即「歸化」、「結婚」、「認領」及「收養」。
(二) 新國籍法:將舊法四種原因限縮為「歸化」(第2條第1項第4款),亦即「結婚」、「認領」及「收養」均非當然取得我國國籍之原因,而尚須經過「歸化」始可。
●我國國籍法關於「歸化」之規定:
(一) 申請歸化之主體:外國人與無國籍人。
(二) 申請歸化的條件:
1. 住居期間:
甲、 一般歸化
乙、 特殊歸化
2. 行為能力
3. 道德標準
4. 生活保障
5. 基本能力與常識
6. 程序條件
(三) 歸化之效力
關於歸化之效力,可分三點言之:
1. 歸化效力發生之時期
2. 歸化及於歸化人本身之效力
3. 歸化是否及於歸化人妻與子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